太赫兹成像相机在天文观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,其应用覆盖了从星际介质研究到早期宇宙探索的多个领域。
太赫兹成像相机
太赫兹波的天文观测优势
太赫兹波(波长0.3-3毫米,频率0.1-1THz)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,具备以下特性:
- 穿透尘埃的能力:可穿透星际尘埃云,观测被光学波段遮挡的天体结构。
- 分子指纹特性:对应宇宙中多种分子(如CO、H2O、NH3)的转动跃迁辐射,是研究星际化学的“钥匙”。
- 红移匹配性:高红移星系的远红外辐射因宇宙膨胀红移至太赫兹波段,成为观测早期宇宙的重要窗口。
核心天文应用场景
星际介质与恒星形成研究
- 分子云结构成像
太赫兹成像可捕捉冷分子云(温度10–100 K)中CO、HCO⁺等分子的辐射,绘制云团密度、速度及磁场分布。
- 原恒星与吸积盘观测
太赫兹辐射能穿透包裹原恒星的尘埃外壳,直接观测吸积盘结构。
星系演化与早期宇宙探索
- 高红移星系观测
遥远星系的尘埃与恒星形成区辐射被红移至太赫兹波段,通过成像可测量:
- 早期星系的恒星形成率(如通过Lyman-α发射线与太赫兹尘埃连续谱关联)。
- 星系合并事件,揭示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。
- 宇宙微波背景(CMB)极化研究
太赫兹波段可探测CMB的B模式极化,为宇宙暴涨理论提供证据(如LiteBIRD卫星计划)。
太阳系天体与行星科学
- 巨行星大气层探测
木星、土星大气层中的H3+、CH3D等分子在太赫兹波段有特征辐射,可用于分析大气成分与动力学。
- 彗星与小行星成分分析
彗星释放的H2O、CO、HCN等分子在太赫兹波段辐射显著,可追踪彗星物质的原始组成,研究太阳系起源。
星际物质化学组成分析
- 分子谱线成像 太赫兹波段拥有数千条分子谱线,如:
- CO(J=6→5)线:追踪分子云的动力学;
- NH₃(1,1)线:测量气体温度;
- 复杂有机分子(如甲醛、甲醇)的辐射:探索生命前物质的星际合成。
太赫兹成像相机欢迎咨询中瑞先创,400-001-33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