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新闻资讯﹥太赫兹源在雷达与遥感中的应用
新闻资讯

太赫兹源在雷达与遥感中的应用

2025-09-05 25

太赫兹源作为产生太赫兹波(频率0.1-10THz)的核心装置,凭借太赫兹波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的独特波段特性,在雷达与遥感中展现出穿透性强、分辨率高、对极性分子敏感等优势,成为突破传统技术瓶颈的关键。


太赫兹源

太赫兹源在雷达中的原理及应用

太赫兹雷达的核心是利用太赫兹源产生的相干太赫兹波,通过发射-反射-接收的过程实现目标探测,其原理与传统雷达类似,但因波段特性呈现独特优势。

太赫兹波的波长(0.03-3毫米)介于微波(厘米级)和红外(微米级)之间,这让太赫兹雷达同时具备两种波段的优势:

- 穿透性超越红外:太赫兹波能穿透烟雾、沙尘、衣物、塑料等非极性材料,解决红外雷达在恶劣天气或遮挡环境下“看不透”的问题。

- 分辨率高于微波:波长更短意味着成像分辨率更高(理论上分辨率与波长成正比),可识别目标的细微结构(如无人机的螺旋桨细节)。

- 抗干扰能力强:太赫兹波段尚未被广泛使用,且波束窄、定向性好,不易被传统电子战手段干扰。

具体应用场景

- 安检与反恐:太赫兹雷达可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,穿透衣物检测隐藏的武器(如陶瓷刀、炸药),且不会像X射线那样产生电离辐射,安全性更高。例如,机场已试点的太赫兹安检仪,正是基于太赫兹源的相干性实现快速成像。

- 战场侦察:在雾霾、丛林等复杂环境中,太赫兹雷达可穿透遮挡探测装甲车、隐藏的士兵,或识别伪装的军事目标(如伪装网下的导弹发射车)。

- 无人机与自动驾驶避障:对小型无人机(厘米级)的探测精度远超微波雷达,可用于低空安防;在自动驾驶中,能穿透雨雾识别前方障碍物的细节(如行人与自行车的区分)。

太赫兹源在遥感中的原理及应用

太赫兹遥感通过太赫兹源产生的宽谱或单色太赫兹波,探测地物、大气等目标的太赫兹波反射/辐射特性,进而反演目标的物理或化学信息,其核心是利用物质的太赫兹光谱“指纹”。

不同物质(如水分、植被、污染物)在太赫兹波段的吸收、反射特性存在显著差异(即“光谱指纹”),太赫兹源产生的特定频率波可精准匹配这些指纹:

- 对极性分子敏感:水、氨等极性分子在太赫兹波段有强烈吸收,可通过太赫兹信号衰减程度反演目标的湿度(如土壤墒情、植物含水量)。

- 穿透地表覆盖层:太赫兹波能穿透干燥土壤、积雪、冰层,探测地下或冰层下的结构(如冻土分布、冰川内部裂隙)。

- 大气探测补充:太赫兹波可探测大气中的微量气体(如臭氧、甲烷),弥补微波遥感对某些气体不敏感的缺陷。

具体应用场景

- 农业与生态监测:通过太赫兹遥感识别作物的太赫兹光谱,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态(如叶片含水量反映干旱程度),精度高于传统光学遥感。

- 地质与资源勘探:穿透沙漠表层探测地下水资源分布,或识别冰层中的甲烷气泡(指示冻土融化状态)。

- 大气环境监测:太赫兹源产生的特定频率波可精准捕捉大气中温室气体(如CO2N2O)的吸收峰,提升痕量气体浓度反演的精度。

太赫兹源欢迎咨询中瑞先创,400-001-3352